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離不開衣食住行。說到“住”就離不開房子,買房也是當下中國老百姓最重要的一筆支出,有些家庭勞作半生可能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所以大家都想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房子。那么怎樣才能買到合適的房子呢?首先您多少得了解一些房產的基礎知識,在購買房屋的時候才能通過樓盤的各項數據指標來區分房子的優勢和劣勢。
一·公攤面積
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商品房在銷售的時候都是包含公攤面積銷售的,公攤面積包括公共走廊,入戶大堂,消防步梯,電梯,水暖井,電井等等,所以家里的實際使用面積并沒有產證上面積那么大。公攤面積=房屋建筑面積(產證面積)-套內建筑面積,所以在產證面積同等的情況下,公攤面積越小,那么套內建筑面積就越大,室內可使用的面積也就越大。建筑形式不同,總層高不同,公攤面積也會有差別,體現在具體數據上就是公攤系數不同。公攤系數=公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越小,套內就越大,得房率就越高。那么,是不是公攤系數越小越好呢,當然不是,公攤系數只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才是最合適的,因為公攤面積決定了樓內公共區域的面積,公共區域太小了就會顯得擁擠,降低居住舒適度,太大了又導致室內面積太小。實際上根據房屋的層高不同,建筑形式不同,公攤系數也會有差別。一般3層以下的房屋公攤在0-5%,4-7層的房屋公攤在7-15%,8-12層的房屋公攤在15-20%,13-33層的房屋公攤在20-25%。數據不完全準確,但是符合大多數情況。
二·容積率
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凈用地面積的比率。又稱建筑面積毛密度。對于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于小區居民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容積率越低表示小區居住密度越小,當然居住舒適度就越高,反之亦然。一宗土地在掛牌出讓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以后要開發的產品性質和最高容積率,這是由城建規劃決定的,所以開發商為了保證利益最大化,一般都是按照容積率的上限去開發。一般別墅區容積率在1.2以下,洋房一般在1-2之間,小高層一般在1.5-2.5之間,高層小區一般在2.5-5之間,當然也有更高容積率的,居住舒適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綠化率
綠化率是小區內所有綠植覆蓋面積以及投影面積的總和與小區總用地面積之比。綠化率也是在土拍的時候就決定的,有最低標準。小區綠化率越高就可以理解為生態環境越好,綠植多,可以適當提高空氣質量,利于心身?,F在開發的高層小區大部分綠化率在35%左右,區別可能就在綠化的設計分布以及綠植的胸徑和品種,這就要取決于開發商了,畢竟大樹和小草都算是綠化,個別高質量小區綠化率會高一些,當然這些都平攤進購房成本里面了,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嘛。
好了,今天就這么多,后續會持續更新,整理不易,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交流!